在篮球比赛中,进攻犯规是指进攻方球员在进攻过程中违反规则的行为,这些行为会导致球权的丧失,并可能给对方带来罚球机会。以下是进攻犯规的一些关键点和判罚规则:
有球犯规
防守者站稳位置:当防守者在持球进攻者的进攻路线上,并在进攻者与自己产生明显身体接触前,双脚已经站稳,位置已经站好,没出现移动状态,在不侵犯进攻方圆柱体且进攻方与防守队员正面接触后,进攻者被判进攻犯规。
使用坚硬部位:在进攻中,进攻者使用肘部、肩部、膝部等身体坚硬的部位对防守者进行有意的明显侵犯,即便防守者没有上述情况,进攻者也被判进攻犯规。
带球撞人:当进攻球员持球向篮筐进攻时,若球员未能避开站立稳定的防守球员,而是撞上了防守球员,这通常会被裁判判定为进攻犯规。
无球犯规
掩护挡拆战术:进攻方在进行掩护挡拆战术时,掩护者对防守者做出明显的推揉,或在掩护时脚步进行了明显移动,则被判做无球掩护犯规。
无球球员非法接触:进攻方无球球员在落位时对对方球员进行非法的身体接触,如挤位时的推揉,也会被判做进攻犯规。
裁判判罚的考虑因素
裁判的判断:对进攻犯规的判罚还要取决裁判对比赛的掌握,还要考虑比赛的连续性,所以有时裁判的判罚并不是按照相关规定来的,例如在较为激烈的季后赛中裁判对进攻犯规的判罚就较轻。
肢体接触的性质:如果防守方球员主动靠近进攻方并随意变换位置,则进攻球员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出的正常动作可能不会被视为犯规。
防守者的位置:如果防守者在未站定或调整位置的情况下与进攻球员发生接触,那么裁判可能会认定这一接触是由防守者的错误引起的。
意图与目的:裁判在做出判决时,会考虑到球员的意图。如果进攻球员并未有意去推挤或造成碰撞,而是自然发生的接触,裁判同样会倾向于不判罚。
总结
进攻犯规的判罚主要依据球员是否违反了篮球比赛中的规则,包括非法的身体接触、不合理的动作以及掩护战术中的不当行为。裁判在判罚时会综合考虑比赛的实际情况和球员的意图。了解这些规则有助于球员在比赛中避免犯规,保持比赛的公平性和流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