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说,北京奥运会期间交通管理方案已确定,总体思路是控制车辆出行。将设立奥运专用道,以保障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裁判员、记者、官员等乘坐车辆行驶畅通。奥运会持票观众可以免费乘坐公共交通。
“奥运会期间的交通管理措施不仅是针对交通,也是保障比赛期间的空气质量。”他说。
他表示奥运会后的长效交通管理机制尚未明确,但主体思路是大力发展轨道交通。10号线、奥运支线,机场线加上去年开通的9号线,相信可以极大缓解北京北部的地面交通状况。2009年北京西边还要建成4号线,也将极大缓解西部地区地面交通。此外,北京还要开通其他线路的建设。
吉林说,轨道交通是世界各地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通行做法。到2015年,北京市运营的轨道交通里程将达561公里。北京还将研究出台措施,增强地面公交的吸引力和通行效率,使公共交通更多分担市民出行的比例。“低票价不是权宜之计,是一项长时间内要坚持的政策。”
针对奥运会期间是否错开上下班高峰问题,吉林表示方案尚未拿出,将借鉴其他举办奥运会城市的经验。他表示,机关错开上下班高峰余地并不大,公共场所和商店开门营业时间还有余地进行调整。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专用车道上的标志和标线设置的强制性标准已经制定。奥林匹克专用车道标志和标线意味着该车道专供奥林匹克车辆行驶,其他车辆及行人不得进入。
相关链接:
责编:朱新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