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是指 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他们因常在竹林之下聚会饮酒、清谈诗文、评议时政而得名。这七人活动于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省云台山百家岩景区境内),是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但都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在政治态度上,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在八王之乱中,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但在当时年代不失为明哲保身的无奈之举。

竹林七贤之名的由来,学界存在争议。一种说法认为“竹林”位于嵇康在山阳的寓所附近,他们常在此畅饮聚会,因而时人称之为“竹林七贤”。另一种说法认为“竹林七贤”之名与“集于竹林之下”的竹林之游有关,而“竹林”之辞,源于西晋末年,佛教僧徒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乃托天竺“竹林精舍”(Vlenuvena)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言行举止、文学创作乃至生活方式,都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向往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