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墙期是指在长距离跑步过程中,当跑者的体力接近耗尽,特别是当跑过全程的三分之二左右时,身体会出现的一种特殊状态。此时,由于糖原(肌肉和肝脏中的能量储备)的分解供能已经不足以支撑持续的高强度运动,身体开始转而代谢脂肪来产生能量。然而,脂肪代谢效率较低,不能立即提供高强度运动所需的能量,导致跑者感到极度疲劳、呼吸困难、肌肉僵硬,甚至可能出现肌肉抽筋或痉挛。
通常发生在全程马拉松的后半段,大约在30-32公里。
跑者可能会感到身体和精神上都到达了极限。
撞墙期是身体的一种自然反应,表明运动强度已经超出了自我设定的负荷极限。
经历撞墙期后,如果跑者能够继续坚持,身体会逐渐适应并恢复常态。
撞墙期并不意味着跑者无法完成比赛,相反,它是身体在提示跑者需要调整配速、补充能量或休息。
应对撞墙期的策略包括合理规划训练、确保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以及学习正确的跑步技巧和呼吸方法。此外,心理准备也非常重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跑者更好地度过撞墙期